脊柱肿瘤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。原发肿瘤来源于椎骨的骨性成分,并不多见,可为良性和恶性两类。良性骨肿瘤侵袭并破坏正常骨组织,但并不累及其它组织。恶性(癌性)骨肿瘤不仅对椎骨有侵袭破坏作用,还可累及其它组织。
脊柱继发肿瘤来源于体内其它脏器肿瘤的脊柱转移。因此,由于所有的脊柱继发肿瘤皆是从身体其它部位的肿瘤转移而来,所以它们均为恶性肿瘤。继肺和肝脏之后,骨骼系统是第三个转移病灶多见部位。一般来讲,原发肿瘤更多见于儿童,继发肿瘤更多见于成人。
依据脊柱受累的节段(颈椎、胸椎、腰椎或骶椎)、病灶在椎骨的部位(前或后侧结构)及肿瘤细胞的来源(组织类型),又可将脊柱肿瘤进一步分类。虽然某一特定肿瘤可发生于脊柱的任何区域,但每一种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。另外,作为一种普遍的规律,侵及椎骨前部结构者多为良性。多数脊柱肿瘤病人因背痛而就诊,疼痛常发生于夜间且休息不能缓解。良、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在程度上无分别。
1. 腰背痛,尤以夜间,休息时。
2. 神经、脊髓压迫症状。
3. 下肢乏力,放射性疼痛。
4. 脏器功能障碍(膀胱、胃肠道)。
1.X线平片:简便、低廉、直观,有效提供病灶数量、骨破坏、钙化、骨化、椎体形态、椎间隙改变等信息。
2.CT扫描:密度分辨率高,避免前后重叠,在显示病变密度、强化特点、范围、软组织肿块等方面有明显优势;螺旋CT扫描可进行各角度重建,有助于清楚地显示病灶本身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;CT灌注扫描可动态观察肿瘤强化过程,用于判断病变性质、估计病变的分级分期、评价疗效等。
3.MR检查:组织分辨率高,对髓腔信号变化敏感,更有效地观察肿瘤范围、病灶内部结构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;MR灌注、弥散成像、频谱分析对定性诊断有帮助。重要补充方法。
4.放射性核素显像:敏感,主要用于寻找病灶,少数组织特异性摄取的示踪剂可进行定性诊断。
5.血管造影:显示病变的供血血管,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法、进行术前栓塞。
1.对无症状、不发展、不影响脊柱功能的肿瘤予以暂时观察。
2.对有症状、有发展的肿瘤可给予非手术治疗,如血管瘤、嗜酸性肉芽肿瘤等。
3.对放、化疗敏感者可放、化疗。
4.对有病变发展的,如病理骨折、脊柱不稳、神经受压,给予手术治疗,术后辅以放疗。
5.已有截瘫和病理骨折致脊柱不稳者尽早手术切除肿瘤,脊髓减压,坚强内固定。